浙东有一条“唐诗之路”,在《全唐诗》收录的2200余位诗人中,有400多人游览过这条风景线,其中不乏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他们前后多次沿着这条山水之路游走,留下许多脍炙人口、气势磅礴的诗句。在浙东唐诗之路起源地萧山召开的研讨会上,有人提出要循这条“唐诗之路”,开发文化之旅。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唐代的浙东,河网密布,诗人们往往顺流而下,从大运河到杭州,再取山阴道到绍兴,渡剡溪,上天姥山,爬天台山,进大佛寺,一路上千岩竞秀,万水争流,放眼是画,处处有诗。“浙东唐诗之路”,确切地说,是从钱塘江,经西兴、萧山到绍兴鉴湖,沿浙东运河到曹娥江,然后南折入剡溪,经天姥山抵天台山石梁飞瀑的一条古代旅游风景线。
萧山历史学会副会长陈志根认为,萧山是唐代诗人浙东之旅绕不开的必经之路,浩瀚广阔的钱塘江使萧山成为浙东的西北门户,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成为通往浙东的必经之路。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乡”指的就是萧山。李白在《送友人寻越中山水》中写道“东岭横秦望,西陵拱越台。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此中描写的应为湘湖和固陵(西兴古称)。直到明代中期,由于筑起麻溪和临浦两坝,导致西小江和浦阳江的隔离,萧山作为杭州至绍兴水道必经之地的位置才逐渐丧失。
南通大学教授、中国王维研究会副会长王志清也十分赞成以上观点。他觉得,萧山也是西连钱塘江而东接富春江的中枢要镇,是杭州至富春江的经由之路。谢灵运《富春渚》:“宵济渔浦潭,旦及富春郭。”意思是说从渔浦到富春江,不仅交通便利,而且轻松顺畅,没有鞍马劳顿之苦,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动车、软卧。而且,渔浦也是十分重要的航运港口。王志清认为,唐诗中的渔浦,交通便利,景象繁荣,景色奇美,人文决胜,这就是为什么唐诗之路要从萧山出发的原因。
文化之旅前景可期
专家认为,发掘“唐诗之路”的文化内涵,对当地旅游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清华大学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原会长傅璇碂教授认为,“唐诗之路”是很好的发展契机,当地政府应该大力扶植区域文化,挖掘浙东的历史文化遗迹,建造“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园区、诗碑公园、浙东唐诗之路博物馆等,总的来说,就是在接下来的建设中,注意历史文化,让其成为旅游的重要载体。
王志清觉得,“唐诗之路”于自然中寓哲理,于秀丽中含质朴,充分显示了浙东地理文化的特色,同时,因其深具诗歌艺术和山水景观的特质,具有历史发掘和旅游开发价值。浙东“唐诗之路”是一种人文现象,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浙江的文化软实力,是无价瑰宝。(记者 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