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区涨价促使游客用脚投票 清明游黄山不敌九华山
  • 来源:http://www.xiakeyou.cn 编辑:侠客游旅游网 时间:2013-4-9 点击:
  • 清明安徽省重点景区游客接待量(单位:万人次)

    景区

    4月4日

    4月5日

    4月6日

    合计

    黄山

    1.54

    3.02

    1.05

    5.61

    九华山

    3.91

    4.24

    3.23

    11.39

    天柱山

    1.11

    2.65

    1.63

    5.39

    西递

    0.51

    0.96

    0.68

    2.15

    宏村

    1.16

    1.62

    1.15

    3.93

    天堂寨

    0.72

    1.43

    0.69

    2.84

    清明假期安徽省重点景区旅游收入(单位:万元)

    景区

    4月4日

    4月5日

    4月6日

    合计

    黄山

    316.60

    618.65

    220.25

    ¥1,155.50

    九华山

    377.37

    392.01

    296.22

    ¥1,065.60

    天柱山

    68.70

    155.11

    76.83

    ¥300.64

    西递

    28.68

    48.23

    32.36

    ¥109.27

    宏村

    54.86

    110.44

    71.31

    ¥236.61

    天堂寨

    31.14

    79.38

    30.21

    ¥140.73

    数据来源:安徽省假日办

    中国网4月7日讯 清明小长假再次掀起旅游热潮,部分地区、景区出现客流井喷。中国网旅游中国统计,截至4月7日10时,在已发布2013年清明旅游情况的五省市中,重庆、天津、湖北、贵州四省市的三日游客接待总量、旅游总收入都较去年同期有所增涨。广铁、沪铁的旅客发送情况也显示,江浙沪一带及广东地区的出游率再创了历史新高。此外,小长假期间,4A级以上(含4A级)景点仍是客流主要聚集地,但是国家级著名景区的客流增速却有所放缓,特别是被指票价过高景区的游客接待量同比增幅明显收缩。

    以安徽省重点景区为例,黄山、九华山、天柱山、西递、宏村、天堂寨等景区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均获双丰收。但其中黄山景区的游客接待量增速明显放缓,而省内另一景区九华山则增长迅猛。安徽省假日办信息显示,4月6日黄山景区接待游客1.0499万人次,门票收入220.25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7.1%和18.20%,而九华山景区则接待游客3.2331万人次,门票收入296.22万元,分别同比增长87.34%和79.82%。“山高人为峰”景象依然,黄山却风光不再。

    长期以来,在热点景区涨价通告发布后的舆论指责声中,市场分析机构都坚持认为涨价行为是行业利好,判断依据主要来自中国庞大的旅游消费群体与有限优质景区资源之间存在严重的供需矛盾。此外,多年来国家优质旅游资源被地方政府高度垄断,店大欺客的知名景区频繁提价自觉理所当然。

    黄山就是业界公认的典型。报告显示,黄山景区门票很大一部分收入归黄山景区管委会——黄山景区管委会除要收取景区门票扣税和成本后的50%收入外,黄山旅游公司还要向管委会缴纳遗产保护费23元/张票。高昂的行政管理成本和地方政府对景区利润的强势霸占,是酿成景区为谋求眼前利益而不惜疯狂涨价,无法摆脱门票经济,或者说不愿摆脱门票经济的罪魁祸首,也是景区日后发展降速的首恶之因。

    依靠提高门票价格、提高游览设施使用费用来提升利润空间,似乎成了近年来黄山等著名景区屡试不爽的成功手法。而清明小长假旅游数据则为这种杀鸡取卵的经营手法敲响了警钟——涨价固然是守株待兔式的利润攫取法宝,但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也难以逃脱被游客“用脚投票”的命运。九华山的知名度和配套设施自然不可与黄山同日而语,但清明期间的旅游客流情况表明,垄断性涨价的隐患已经显现其恶劣后果,长此以往,不仅会使得游客转投他乡,更日益损耗了著名景区长期积淀的人文情怀。当游客的脚步和舆论的口碑一致转向的时候,黄山景区还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当然,这也是我们都不希望看到的情形。(小昭)

  上海工商 

申明:本网站是为游客提供综合性旅游信息的服务网站,部分文章或图片取自互联网,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若未提出,我们将视为认可!我们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