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限涨令解禁门票扎堆提价 景区能否走出"门票经济"
  • 来源:http://www.xiakeyou.cn 编辑:侠客游旅游网 时间:2013-4-29 点击:
  • 放弃一张门票钱,激活的是全方位的旅游休闲消费,旅游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城市现代服务业的整体发展也得到提升

    在度过了景区门票“三年限涨令”之后,临近五一,全国多地又进入了新一轮门票涨价周期,涨幅从20%到167%不等,同时变相涨价(如各景点捆绑售票)的景区也不在少数。

    专家认为,作为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旅游业以其永续性的发展而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要适应全民旅游的需要,逐步降低甚至取消门票是关键的一步。

    “限涨令”解禁景区门票扎堆提价

    2007年,国家发改委曾下发通知,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今年恰逢全国景区门票“三年限涨令”后的第二个“解禁年”。本刊记者采访发现,此轮涨价的大多数景区上次提价时间在2009年,“三年解禁”似乎成为景区涨价最好的“依据”。

    各地景区门票价格一路看涨,让游客直呼“玩不起”更“伤不起”。

    “没想到一进入旺季,门票说涨就涨,有点措手不及。”网友“lipstickk”表示,他会考虑减少出游的频次。“作为老百姓来讲,肯定是不希望门票涨价,但既然涨价,就得让游客觉得能够‘值回票价’。”爱好旅游的杭州市民张未然表示,她去过全国很多景区,但事实上有很多景区名不副实。“景区管理混乱、服务不到位,并不值得花动辄一两百元的价钱去观景。”

    旅游从业者对此现象亦是忧心忡忡。“一般来说,景区门票涨价,相关团队游的价格不会应声而涨,因为景区一般都会给旅行社一些优惠政策。但是当旅行社发现确实无法维持成本时还是会调价,一些小规模的旅行社唯有通过增设购物点来达到收支平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

    “‘关起门收门票’的旅游开发模式在中国盛行逾20年,而且通常打着保护与开发的旗号卖票纳客。”浙江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周玲强教授认为,这些年来,国内很多著名景区都陷入“门票经济”带来的恶性循环:门票价格越来越高,游客的挨宰心理越来越强烈。一旦“到此一游”的心愿完成,一刻也不愿多留。这使得景区乃至所在城市,往往很难真正留住游客。社会服务业越得不到长足发展,地方就越依赖门票收入。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随着公众的旅游与其日常生活的结合日益密切,如何处理景区、游客、地方之间的关系,考验着很多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涨”声中再探“西湖模式”

    一片“涨”声中,杭州西湖的“免票时代”已步入了第11个年头。

    上海人刘先生一家,已记不清是第几回到西湖游玩了。每年茶园新绿、满池荷花、桂子飘香、湖上雪景,西湖四时美景都不落下。“大多公园景点都无需门票,与其他旅游景区几十、几百的门票一比,西湖就更像旅游天堂”。

    2002年,西湖环湖南线景区整合工程率先提上议事日程。11年间,杭州取消了130多个景点的门票,占到了景点总数的70%,免费开放的景区面积达到了2000多公顷。“杭州西湖免费开放对于游客而言,不仅仅是节约了门票开支,同时环西湖景点得以打通,带来的旅游体验也是无与伦比的。”杭州市旅游委员会主任李虹向记者表示。

    “西湖免费开放后,门票减收和增支总共有5000多万元资金缺口,但房租加上市政府的体制性补贴基本就把缺口填上了。”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宣传处处长华雨农介绍说,西湖免费开放带来了巨大的人流效应,景区内的商业网点租金水涨船高。比如花港观鱼,免费前一年门票收入为800万元,免费开放后,一年新增200万元的管理维护费用,但景区商业网点服务项目创造了税源,仅物业出租一年就有2000万元,刨去免门票和管理维修费,仍然有1000万元的净收入。

    这只是西湖免费效应的一小部分。华雨农将免费西湖理解为“跳出西湖经营西湖”,即将免费西湖作为一个品牌,吸引更多人选择到杭州作为旅游目的地,从而促进旅游消费。

  上海工商 

申明:本网站是为游客提供综合性旅游信息的服务网站,部分文章或图片取自互联网,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若未提出,我们将视为认可!我们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