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桃到花 第15届"平谷国际桃花音乐节"落下帷幕
  • 来源:http://www.xiakeyou.cn 编辑:侠客游旅游网 时间:2013-5-13 点击:
  • 一个农业节庆活动如何演变成了流行文化的狂欢节?记者走访平谷,梳理桃花节15年的历程,一个传统农业大区转型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走向新兴的音乐文化产业聚集区的发展脉络逐渐呈现出来。

    从“桃”到“花”

    平谷出大桃。

    “全国最好的大桃在平谷,平谷最好的大桃在后北宫!”5月7日,平谷大华山镇后北宫村支部书记王兴臣带着记者围着全村6000亩桃园转了一圈,路过村口“天下大桃第一村”的标牌时,老王自信满满地说。

    这话不假。论面积,平谷区22万亩桃树,是上海吉尼斯认证的“世界最大桃园”;论品质,平谷鲜桃个大汁浓,闻名遐迩,而后北宫村又是平谷大桃的发源地,所以,“天下第一”的牌子立了十几年,还真没人来挑战。

    据说,后北宫种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年间,那时候是专供紫禁城的“贡桃”。王兴臣说,打他记事起,也就是上世纪60年代,村东头有五六亩地的“实验田”种着果林研究所的桃树,“据说那些桃都是作为国礼送给外宾的,”他说,“我们这儿是沙土地,水质好,又背靠大山,地理环境得天独厚。”

    北京人最熟悉的“大久保”就出自后北宫。上世纪80年代开始,当时的村支部书记岳长文带着大伙儿率先打破“以粮为纲”的束缚,从果林研究所引种了“大久保”,一斤卖到两三毛钱,比粮食值钱多了。1985年,责任田一分到户,大伙儿全种上了桃树,全村桃树面积一下子跃升到2500亩。到了秋天,问题来了,这么多桃往哪儿卖啊?王兴臣说,“当时的农民也都老实,就是坐在地头等,桃是‘隔夜愁’啊,卖不掉,成筐烂。”

    1992年,“第一届大华山桃花节”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举办的,“说白了,就是为了扩大知名度,帮助卖桃。”王兴臣当时就在村委会工作,他记得清楚,村口挂了个大红横幅,搭起了舞台,还请了评剧班子唱戏,震天的锣鼓声引得全村人聚在村口。一辆辆大轿车开进村,有挂着相机、拿着画板的摄影师、书画家,还有围着乡亲问这问那的记者们。

    到了秋天,果真见到了成效。老桃农范立文说,最深的印象就是:南方人来了。以前贩桃的本地人都是骑自行车、三轮车来收桃。那年秋天,桃贩都是大阵势,载重十几吨的大货车停在地头,车上下来的人四川口音,揣着大把的现金,一收就是上万斤,几十亩的桃一下“包圆”。这下果农乐了,坐在地头就把桃卖了。

    1999年,平谷区大桃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2万亩,年产大桃1亿公斤,占北京市场的半壁江山,年出口1300万公斤。

    桃不愁卖了,“桃花节”渐渐有了新功能——扩大交往、招商引资。1999年,大华山桃花节正式更名为“平谷国际桃花节”,这以后的几年,还一度更名为“平谷国际桃花烟花节”。经贸洽谈成为每届桃花节的重点内容,每年都有百余个签约项目,旺旺食品、韩资汽车配件企业、千喜鹤食品等大型企业陆续落户平谷。大项目落地,平谷区二产超过一产,经济实力壮大起来。

    记者随王兴臣来到村外的小金山,爬上山坡,放眼望去,一片桃花海。“五一”小长假,沿路挤满了来看花的人。王兴臣说,以前村里最热闹的是八九月份卖桃季,这些年,春天也热闹起来,赏花的游客每天以上万计。

    果农王雪琴说了个故事:一天,正在园里剪枝,两个城里来的漂亮姑娘缠住了她,非要买几枝桃花,“我当时一口回绝,这花秋天要结果的!现在想来可笑,当时真够轴的!”第二年,她脑子活泛了,培育了几十盆桃花盆景被一抢而空。

    平谷人这才意识到,不光桃能卖,花也是财富。离后北宫村几里地的山坳里,有个小村叫挂甲峪,以前这里是穷乡僻壤,这些年赏花的多了,到山里休闲的多了,民俗旅游逐渐发展起来,挂甲峪村建起了新村,村民住进了小别墅,办起了“农家乐”,一个赏花季,一户人家收入就能有几万元。

    2005年,北京新的城市规划出台,平谷区定位为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区委、区政府及时调整思路,全力开展生态建设,为平谷打造了“首都后花园”的新形象,桃花节成为平谷的旅游名片。这一年,平谷区地区生产总值中,三产首次超过二产,所占比重达到了43.9%。

    从“桃”到“花”,背后隐藏的是从一产向三产转型的产业结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桃花节完成了从“以花为媒”到“旅游品牌”的蜕变。

    从“琴”到“乐”

    与桃齐名,平谷还有个知名产业——小提琴。这种西方乐器在京郊山沟沟里扎下了根,多少有点偶然性。

    1988年,平谷东高村有个叫刘云东的年轻人到北京城里学习机械制造,接触到了提琴制作,他一下子喜欢上了这种神秘的乐器。学了些手艺后,他回村和6个年轻人兴办了华东乐器厂,其实就是个小作坊,只能给北京星海提琴厂生产些小配件。

    不过,刘云东不甘心只做“下脚料”。1990年,他贷款4万元,拉来了第一批成品琴订单。没想到,“强行起飞”险些毁了刚起步的企业,第一批琴失败了——琴头装不上,油漆也不会上,如果不重新加工,肯定一把也卖不出去。关键时候,刘云东请来制琴大师戴洪祥悉心指点,第一批提琴才算返工交货。

    现在,东高村人都说刘云东是本村提琴产业的“带头大哥”,是他做出了第一把小提琴,但刘云东始终不这么自称。他在电话里婉拒了记者的采访,却说:“你应该采访一下常中秋,他现在是东高村做琴最好的。”

    常中秋现在是华东乐器厂的技术顾问,从2009年开始,多次在国际提琴制作比赛中获奖。记者来到他的工作室时,他正坐在灯光晃眼的工作台前,手里拿着一个几厘米见方的小木片凝神端详,“这是琴马,最薄的地方只有1毫米,却是影响小提琴音色的关键部件。”他做一把琴,需要三四个月时间。

    储藏间的玻璃柜里,存放着一把精致的小提琴,这是常中秋参加2011年第20届美国国际提琴制作比赛的银奖作品。那一届比赛,常中秋团队带去的两把琴都获得了银奖。

    “当时有来自27个国家的制琴师、500多把小提琴参赛,10位评委来自10个国家。把琴交上去,全部是匿名投票。直到颁奖时念到名字,才敢相信真的是我!”走下领奖台,立即有人出4万美元买“中国人的琴”,常中秋卖了一把,另一把带回国珍藏起来。

    北京郊区一个小村里竟能做出这么好的琴!东高村令人刮目相看,有了“国际小提琴制造业后起之秀”的标签。十几位制琴师将工作室搬到了平谷,这其中还包括一位美国制琴师。

    2010年,东高村已有能够独立制琴的企业近20家,所产小提琴占世界小提琴产量的1/3。3000多名农民从事提琴产业或与提琴产业相关的行业,每年带来上亿元的收入,许多农户开办了提琴零部件的加工点。

    从做小提琴,逐渐就开始学拉小提琴。东高村的小学生几乎个个会拉琴,去年第四届“金色北京”提琴艺术节上,平谷小学生获得一金一银两铜的成绩。“爸爸妈妈都是造琴的,我当然应该会拉了!”六年级的刘梦扬说。上二年级的时候,学校开设了小提琴课,班里40多个孩子全会拉琴。现在,平谷在全区小学开设小提琴课、钢琴课,聘请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硕士担任小学音乐教师,并联手区内乐器制造企业,为学校配备教学设备,全区有300多个孩子通过了小提琴考级。

    平谷区不再是仅仅出产小提琴,有越来越多的人与小提琴结缘,全年各种类别的小提琴演奏会达30多场。

    2010年3月,市领导到平谷调研,被东高村的小提琴产业所吸引,提出“平谷有小提琴村的基础,可研究北京音乐园区的发展问题。”在全市各部门多次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当年8月,在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上,平谷区首次提出,将平谷打造成音乐产业聚集的“中国乐谷”。

    从“琴”到“乐”,音乐融入平谷人的生活,直接影响了区域产业发展方向。

    桃花+音乐

    当平谷的“桃”和“花”,遇上平谷的“琴”和“乐”,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2011年,“平谷国际桃花节”更名为“平谷国际桃花音乐节”,音乐元素首次融入桃花节。

    这个节,平谷通过招标,找来了专业演出公司合作,举办首届国际流行音乐季。

    当年5月1日,桃花盛开的季节,第一届“中国乐谷·北京国际流行音乐季”开幕,17支来自世界各国的乐队激情出演,“小天后”艾薇儿放歌山谷,演出结束,她用中文说:“我爱北京,我爱乐谷!”后来,艾薇儿在圈里说,“我说那句话是由衷的,这个演出场地三面环山,具有天然的回音效果,真的非常棒!”

    2012年第二届“中国乐谷·北京国际流行音乐季”,除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流行乐队外,汪峰、许巍等国内知名歌手也前来参与。

    今年“平谷国际桃花音乐节”,共接待游客216.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2亿元。首次在平谷举办的“迷笛音乐节”,国内外100支摇滚乐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10万余人,创下收入1200余万元。

    从桃、花、琴、乐,到生态平谷、“中国乐谷”,平谷正实施着产业跨越。1999年,平谷区一、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5.2:39.8:35,2012年,这一比例调整为10.9:46.8:42.3。2012年,平谷文化创意企业实现收入12.9亿元,比2011年增长36%,比2009年增加1.4倍。

    平谷还在布一盘更大的局。

    在已落成的“中国乐谷”展示中心,记者在沙盘上见到了音乐园区的整体规划:以“小提琴村”为中心,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目前建成的有草地音乐公园、音乐版权保护与交易中心,近年内还将陆续启动室内演出演艺中心、音乐创作中心、露天剧场、唱片产业基地、音乐酒店、音乐教育与培训中心等。10年之内,一个集演出、乐器制造、音乐交易、培训为一体的音乐创意产业聚集区将在平谷出现。

    而22万亩桃园,是“乐谷”的生态环境支撑。平谷区森林覆盖率为63.7%,位居全市第一,其中,果树面积40.8万亩,占全区森林覆盖率的48%,大桃面积22万亩,占全区森林覆盖率的25%。

    未来,平谷要借生态优势和园区发展,将整个区域打造成供市民观光、休闲、娱乐的音乐主题创意乐园。平谷区委书记张吉福说,“乐谷”将既是“音乐之谷”又是“欢乐之谷”。

    桃花深处,乐韵悠扬。(记者 闫雪静 李祥)

  上海工商 

申明:本网站是为游客提供综合性旅游信息的服务网站,部分文章或图片取自互联网,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若未提出,我们将视为认可!我们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