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依托文物资源的旅游业发展迅猛,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文物保护带来巨大挑战。
陕西是文物大省也是最受欢迎的旅游地之一,脆弱敏感的遗产地与纷至沓来的游客如何才能和谐共生?科学测定遗产地的游客承载量已成为当前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日前,陕西省文物局转发国家文物局《关于落实文物保护单位游客承载量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通知,指导辖区内各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依法、有序、全面开展本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游客管理工作。
“各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学习敦煌莫高窟游客承载量的研究资料后,将本地区落实措施和工作计划上报省文物局,我们再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重点方案定制。”据陕西省文物局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各省的文物资源类型不同,例如,陕西省的兵马俑属于地下文物,它的制定标准也就不同于石窟类型。通过研究,陕西省将制定出适合本省文物资源的保护方案,同时兼顾旅游业的适度和可持续发展。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中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各地应就文物旅游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凡对公众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均应开展文物资源和旅游发展状况评估,分析旅游对文物保护的影响和作用,研究制订有效措施,提升游客管理水平,尽可能降低旅游带给文物保护的风险和不利影响,确保文物安全。
世界文化遗产、重点热门景区等文物保护单位,应在评估工作基础上,重点开展游客承载量研究,合理确定游客最大日容量、最大瞬时容量等游客承载量控制指标,向社会公布并在日常管理中切实执行。
通过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研究确定游客承载量控制指标,明确预约参观、错峰参观等相关管控措施,并制订应急预案。
此外,在重要节假日等旅游高峰期间,属于热点景区的文物保护单位应就游客量的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等主动向地方人民政府报告,报请地方人民政府统筹协调各部门,统一部署,落实各项措施,确保文物和游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