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内的大多数人来说,出境游最大的难题之一便是机票。而对于微驴儿来说,这却是它崛起的基础能力之一。既懂国际机票,又懂相关技术,意味着可以运用国际机票的经验建立规则,然后通过系统操作,直接生成合理的线路。
文/周麟
先假设一种情境:你有一周的假期,在做度假选择的时候,在香港和台北两者之间难以抉择。大多数人的无奈选择是,第一年先到一个地方,另外一个旅游目的地只能等到下次假期才能成行。
而实际上,经验老到的驴友会选择这样的线路:先到香港待三天,再在台北待三天,然后由台北返航。三段航程的总花费与你到某一地的价格相差无几。
“一般的游客不这样订票,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国际机票有这样的运价规则,也没办法像有经验的驴友一样订到合适的组合航段。”微驴儿CEO何立宁这样解释道。正是因为看到了这样的大众盲点,他和另两位携程的同事决定自立门户,创办微驴儿。
目前,微驴儿的产品形式是一款旅游工具类App,核心功能是为用户提供国外旅游线路推荐。具体来说,用户先确定一个出发地,微驴儿会梳理出这个地点以及周边城市出发的国际航班往返信息,形成一条条线路,包括点对点往返和多点的拼接往返。对用户来说,他们不仅能发现感兴趣的旅游目的地和高性价比的旅游线路,而且还能在预算差不多的情况下多玩一两个城市。
这是微驴儿的一个产品雏形。今年下半年,它将上线具有搜索功能的网页版,与移动端相比,定制化功能被大大凸显,同时,以线路为呈现结果的搜索方式也突破了以去哪儿为代表的大众旅游搜索引擎范式。
这一切都是起点。2013年底,微驴儿获得来自戈壁绿洲计划的500万元天使投资,今年上半年,它将继续寻找A轮融资。何立宁和另一位创始人盛迪告诉《天下网商·经理人》记者,微驴儿是一款慢产品,技术+国际机票运营的特色优势或许将撬动一个行业。
核心是“线路”
内行人看门道。曾在携程负责国际机票技术业务的何立宁很早便发现,由于不熟悉国际机票规则,很多人预订国际机票时的思路和行为习惯都是照搬预订国内机票的经验,花很多钱却订了性价比不高的机票。
与国内机票相比,国际机票的运价更加复杂。国内的航空运价都是以单段运价来计算的,例如,某个游客在上海和北京之间的往返价格就是去的价格加上回来的价格,计算十分简单清晰。而国际机票的运价规则却复杂得多,预订单程票和往返票的差异十分明显。“大部分情况下往返价只比单程价贵一点点,甚至三四段加起来的价格也和往返价差不多,但是一般人都不知道。”何立宁说。
大众认识的偏颇并不足为奇,一般情况下,这种多点拼接往返的行程安排只有深谙出境自由行之道的驴友们才会践行。
早在2012年,OTA巨头携程便注意到了驴友们的这番需求,上线了新的国际机票预订平台,这套系统可以满足多达6个航段的拼接预订,在当时被业内称为颠覆性的变革,而这套系统的负责人正是时任携程研发中心总监的何立宁。
虽然是变革性的产品,但其价值却倚仗于用户的主动搜索,而悖论在这里出现了:事实上用户很难主动想到要去搜索。“我自己是做国际机票的,觉得携程的后台里面其实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但是用户发现不了,它们就只能沉寂在系统里了。”
基于这点,何立宁才选择了微驴儿这一创业项目,其亮点就是把这些躺在数据库里的优质信息挖掘出来,通过特定的算法,直接形成线路产品,直观地呈现在用户面前。这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难度,即便用户此前没有拼接航班的经验,也可以通过微驴儿发现新的出境自助游玩法。
盛迪认为,这种方式很符合中国人出境游的偏好。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出境游远不像国内游那样,买张机票轻松出发,用户往往需要经过谨慎的思考才做决定。“我们有句老话叫‘来都来了’,背后的意思是如果能多玩几个地方,他一定会选择多玩几个,因为出来一趟不容易。”
目前,微驴儿的目的地还以东南亚国家为主,每个出发地每天都会更新数十条线路信息。用户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实时刷新旅游路线信息。
国际机票+技术=竞争壁垒
在线旅游市场的火热,不仅表现在巨头们的持续投入上,也表现在越来越多的涌现者身上。但到目前为止,与微驴儿模式相似的公司,却还没有出现。
盛迪告诉《天下网商·经理人》记者,这是因为微驴儿的模式具有创新性,又很难模仿,只有深刻理解国际机票运价规则并利用技术思维方式将其系统化的团队,才能在这个领域参与竞争。
两者能同时满足的可能性很小。在国内的在线旅游市场上,即使是OTA巨头们,此前也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国内机票领域。何立宁告诉《天下网商·经理人》记者:“论对国际机票的了解,携程算是领先者了,其他几家都有不小的差距。这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还需要懂行。”另一方面,对于线下传统的票务方来说,它们虽然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却没有技术思维来实现系统化。
既懂国际机票,又懂相关技术,意味着可以运用国际机票的经验建立规则,然后通过系统操作,不需要掺杂人工,直接生成合理的线路。
此前,蝉游记的创始人纯银曾在一篇文章中透露,自己想做一款“push指定航线——指定价格区间的App”,但苦于搞不定数据源而放弃。对此,何立宁表示,这正是需要国际机票经验和技术紧密结合的事情,“你要先想到怎么拿,然后才是依靠技术解决的问题”。
微驴儿目前正在深挖东南亚区域,它先通过筛选游记攻略网站的数据来确定目的地,对接到国内的出发地,以此形成点对点的行程,再通过对应航空公司的航线,经过算法比对,形成具有真实参考意义的线路。
盛迪这样概括微驴儿对“参考意义”的定义:举例说,从上海到巴厘岛有无数条线路,意味着有无数个组合,但其中有价值的却并不多,无外乎直飞的、最便宜的、转机次数最少的、通过一两个点来转的等几大类,同时还要考虑到前后航线的时间间隔,以免误机。微驴儿的系统就是把诸如此类的信息建立成规则,生成可用的、有价值的线路。
微驴儿的数据源并不复杂,主要来源于航空公司和OTA们的开放数据,也就是说,他们把原本存在的数据挖掘出来,形成可用的产品。
针对这些数据源万一被切断的疑问,何立宁的回应是,开放正是互联网的精神所在,同时并没有一家供应商能够一家独大,这个市场上的数据足够多。
另一方面,在实际的运营中,这些航空公司和OTA其实是微驴儿的供应商,微驴儿可以从更靠近用户的上游端为这些供应商导流量,“用户是做了很多决策才到OTA上做预订的,我们其实是在中间帮助他做好这个决策,选择最适合他的那个产品。可以说,我们是攻略网站和OTA之间的桥梁。”何立宁相当看好未来微驴儿在优化旅游预订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颠覆性的线路搜索
在即将上线的PC端,微驴儿的角色是一个旅游垂直领域的搜索引擎,用户搜索一个旅游关键词,就会得到与这个关键词相关的所有旅游线路。
这与去哪儿等传统的旅游垂直搜索有很大差异,前者搜索的结果是多个供应商,而后者则提供一条条完整的往返线路解决方案。
即使用户搜索了一个模糊的关键词,微驴儿的后台系统也试图来匹配出完整的行程。盛迪认为,很多用户对出境游的城市并不了解,只会做模糊的搜索。
他依然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例如搜索吕宋岛,其实它并不是一个城市,而是菲律宾北部的一个地区,其核心城市叫安吉利斯,在用户搜索吕宋岛时,微驴儿就会为用户拼接出上海到香港,再由香港到安吉利斯的往返线路。
在增加了搜索功能后,意味着PC端将比移动端具有更多的定制化属性。盛迪说:“微驴儿在移动端是一个旅行线路推荐平台,系统将后台数据整合后把性价比高的推荐上来,用户看到的不是全部的线路。但在PC端,用户可以定制,选择往返日期、中转地点等,可以在所有的搜索结果中挑选适合自己的路线。”
这一系列结果的实现,不仅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也需要挖掘到足够多的数据来承载搜索的功能,而微驴儿所获得的天使投资和正在寻找的A轮融资,其中大部分资金将用于搜索引擎的技术准备上。
对微驴儿而言,搜索系统的搭建也是整个公司盈利模式的关键。到目前为止,微驴儿都没有进行盈利方面的尝试,也尚未与OTA进行商务合作,只是通过网络告诉用户到什么渠道去预订。但当搜索系统搭建成功后,就可以陆续把供应商接入进来,然后获取佣金收入。
理想的状态是,最终用户可以在微驴儿网站上直接完成购买,而不需要跳转到不同的供应商页面去预订。何立宁介绍说:“这需要我们跟供应商的信息是实时互通的,在这方面其实已有先例,就是去哪儿,它早期也是需要跳转的,做大了之后,它就在自己的网站上完成交易。”
出境游的入口
微驴儿的产品形态才刚刚在移动端露出了冰山一角,但根据三位创始人的规划,技术还可以挑起更大的担子——做出境游的入口。用盛迪的话解释就是,“携程、去哪儿是国内商务的出行入口,比如我要出差、我要在国内坐飞机,就到携程和去哪儿;而如果我要出国游,我就上微驴儿。这是我们最终想要实现的状态。”
入口的基础,既包含现有的线路推荐、即将上线的线路搜索功能,还包含机票甚至其他交通方式以外的那些与线路相关的产品。微驴儿未来的用户群将不仅仅是现阶段的驴友,而更是普通大众。
创始团队将微驴儿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微驴儿实现的是在有机场的城市之间的移动;第二阶段将会加入火车、大巴、租车等地面交通的部分,实现无机场之间的城市移动;最终,所有OTA能卖的东西,都会被考虑附加到线路上,为出境游的用户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尽管看上去十分复杂,但技术出身的何立宁却认为这一切都在技术能掌控和解决的范围内,“国外已经有一些交通信息比较全的网站,我们可以直接挖掘到数据,跟我们的系统匹配起来;OTA 也可以实现信息的互通,这一切,依靠技术都能实现对接。”他强调,微驴儿在未来仍然会是一个科技型的轻公司,地接、领队、call center 这样重人力的工作统统不会做。
基于此,他也不考虑跟线下旅行社合作。线下旅行社的产品一般都是其既有资源的组合,可变性差,也很难做到实时确认,这就与微驴儿的技术型气质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