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安徽省考古研究所获悉,位于安徽省繁昌县南郊的繁昌窑遗址柯家冲窑近日发掘出一座长达35米多的龙窑,并出土大量精美青白瓷器。
根据考证,繁昌窑的产品年代最早始于五代,上世纪50年代被发掘,由相邻的柯家冲窑、骆冲窑等组成。2002年,安徽省考古所和中科大联合,对柯家冲窑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发现了一座斜长50多米的龙窑,被称为繁昌柯家冲1号龙窑。这次发掘的2号龙窑是从去年11月份正式启动,距离1号龙窑仅有十几米远。
繁昌窑在中国瓷器史上地位显著,出土器物大部分带有鲜明的宋代特征。此次发掘2号龙窑的年代应该介于五代至北宋中期,长约35米,整个窑炉中间宽两头窄,中间窑床最宽的地方有近3米,属中等规模的窑炉。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介绍,这样规模的龙窑,一次可以烧制两万多件甚至更多的瓷器。
此次发掘的龙窑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瓷器,器型包括碗、盏、碟、盘、温碗、执壶、香炉、瓷砚台、瓷塑小动物、粉盒、水盂等,其中相对完整可以修复的大约有160件。在出土的大部分器物身上都有或深或浅的裂纹,部分还有菊花纹、莲瓣纹等花纹。据介绍,这种自然的开裂现象叫做“开片”,本是受当时制作水平的局限,后来演变成独特的制瓷工艺。
据介绍,龙窑是中国古代南方窑炉的一种常见形式。南方多山地,龙窑依山而建,呈长条形,自下而上,下面是窑头,上面是窑尾,外形像盘踞的长龙。(刘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