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半,以比价搜索为OTA(在线旅游分销商)引流的去哪儿网再次陷入下架风波。不过,这一次与去哪儿“干架”的正是前段时间“联姻”未果的携程。9月9日起,在质疑去哪儿网私自穿“马甲”代销直签酒店产品后,携程网、同程网相继从去哪儿“撤柜”。对此,去哪儿网作出回应称“毫无影响”。记者采访了解到,持续亏损的去哪儿切入直销资源或成趋势。
事件
去哪儿遇OTA相继下架
本月9日,与去哪儿网合作刚满一年的携程网一口气下架了交由去哪儿引流的所有酒店产品。一天后,携程参与持股的同程旅游也跟着下架了相关产品。事情的起因源于前段时间,去哪儿网穿“马甲”代售直签酒店。昨日,携程内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在去哪儿上搜索打开包括“酒店直销”“五星旅游网”“星星旅游网”“易程旅行网”等在内的网页,显示的所有“服务热线”均指向去哪儿网。
记者梳理后发现,去年4月,去哪儿网就曾因类似情况,一度“逼走”艺龙网、同程网、芒果网等OTA。
不过,这次与携程“干架”的去哪儿网,并未如去年一样退一步了事,而是掀起了一场激烈的“口水仗”。去哪儿CEO庄辰超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携程的酒店价格偏高,订单量不佳,这是携程下线酒店产品的本质原因。反观目前去哪儿的流量、APP安装量以及酒店增速,均高于携程。
“一个搜索比价平台,通过穿‘马甲’做代理商,扰乱OTA的正常排序和跳转,完全背离了公平原则。”昨日,记者采访携程相关负责人时,其对去哪儿网的行为表示不满,认为违背了其最根本的服务原则。
就在携程和同程集体撤走在去哪儿网上架的酒店产品后,有业内人士分析,这或将引发更多OTA的“犹豫”,其原因仍是出自当初选择并依赖于该平台的初衷——公正的比价搜索和有效的引流。
探因
线上竞争伸向上游资源
事实上,围绕酒店业务,携程与去哪儿网之间的“竞争”一直不断。前者长于库存,后者长于流量,在合作期刚满一年后,互为商业合作伙伴的双方产生分歧,却并不单单是去哪儿网“越俎代庖”那么简单。
“地面签约人员逐季增加,能看出去哪儿网介入直控资源的决心。”一位接近去哪儿网的人士昨日告诉记者,酒店一直是去哪儿网的核心业务。去哪儿CEO庄辰超曾透露,通过1年多时间的努力,去哪儿目前已有约17万家直签酒店,大多在中国市场,未来还将以直签的方式,与更大范围的酒店取得合作。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去哪儿网持续亏损的财报数据显示,其销售及市场推广等费用在持续增长。为迅速扩大直签酒店、团购等相关业务的发展,去哪儿的确一直在增加销售和地推人员,“无疑进一步增加了去哪儿的成本”。
分析人士称,OTA从价格战到如今,已进入新一轮资源争夺战,携程和去哪儿的下线风波本质原因在于双方对签约酒店资源的争夺。OTA并没有酒店资产,因此争取更多的合作者是资源积累。记者梳理发现,包括携程在内的OTA,近期争取线下资源的动作变得频繁,其中包括收购同业、进军邮轮等。
携程内部人士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资源优势能增加话语权,携程在酒店、景区、单项旅游产品等资源方面,未来还将持续祭出大动作。
事实上,OTA将注意力齐刷刷转向上游资源的过程,显得并不轻松。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昨日向记者分析,“直签酒店库存增加后,去哪儿或在人工客服等方面遭遇尴尬。”该人士分析称,去哪儿过去的比价搜索模式并不用对具体的投诉、问题作出直接处理,而一旦站在“台前”做起OTA生意,随之而来的额外投入将必不可少,这也将进一步考验去哪儿的运营能力。
纵深
线下商户或
面临“站队”选择
去哪儿网因“加码”直签酒店引发的二次“下架”风波,也印证了直销的利润空间对OTA的重要性。口水仗升级为实质的下架行为,对OTA本身、线下商户及消费者各自将带来什么影响?
“没什么影响,去哪儿只是携程众多商业合作渠道之一。”昨日,携程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去哪儿为携程带来的流量占携程整体业务的比重非常小。他认为,加之携程本身自拓的移动端等渠道越来越多,受此影响,靠引流跳转产生的比价搜索的优势将越来越小。
该人士进一步分析,部分团购网站也成为去哪儿网的竞争对手,前者定位中低端,且同样具备引流优势,与去哪儿网的部分业务形成直接竞争。他认为,这也是去哪儿通过介入直签酒店来追求利润的原因。
线上企业“干架”,对线下酒店商户来讲,无疑将带来好处。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彦锋昨日分析,OTA流量的多元化导致单一的渠道依赖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同时去哪儿等比价搜索的线上企业也在平台战略布局的同时,逐渐做起OTA生意。“今后,线上旅游分销的模式会越来越趋同,竞争也会更加激烈。”杨称。
杨彦锋进一步分析,激烈的竞争对线下资源方以及消费者来说是好事,将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流量和效益,从OTA们过去的案例可以看出,“佣金”也在竞争中下降。但到达某一阶段后,商户可能面临选择“站队”选择的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