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藏线上的多元化旅游 不思议花样交通直抵拉萨
  • 来源:http://www.xiakeyou.cn 编辑:侠客游旅游网 时间:2014-10-21 点击:
  • “慕生忠”这3个字,在青藏线上被提及的几率非常高。在新中国纪元初创的年月里,这位解放军少将可能在众多元勋统帅中并不是那么引人瞩目,但是“青藏线之父”、“格尔木之父”这两个来自民间的封号,足以令他像这条公路一样被牢牢记住。

    严格意义上来说,格尔木至今都是一个没有被找到的地方。这个地名只是一个老乡为正在进行探路的解放军提供的一个口头线索,以讹传讹的可能性非常大。遍寻未得的时候,慕生忠当年手拿铁锹往茫茫洪荒中随便一插,说:“这里就是格尔木了。”于是人心和人力开始集结,青藏公路开始延伸。

    到60年后的今天,这个凭空而建的格尔木已经成为中国西部和整条青藏线上的一座极其重要的城市。这个故事不仅称得上脍炙人口,而且至今仍然在几乎所有格尔木人的口中代代传颂。

    “慕生忠的铁锹”,不仅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典故,用以描述革命人敢为人先的魄力与执行力。另一方面,慕生忠可以说以格尔木为中心为整个青藏公路沿线地区打下了一种充满了朝气与开拓性的基调。这种基调与青藏线的景色和民风始终互为映衬,同时又被青藏线独特、严峻的自然环境加以强调和突出,并且在21世纪成为一种文化氛围开始蔓延到旅游领域——这其实是高原人挑战精神的一种共鸣和辐射。

    轮滑,也就是平时我们口头上说的“旱冰”。轮滑运动在中国内地城市兴起已经有不短的时间了,但通常情况下只是作为一种娱乐和运动兼顾的体育活动。在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青藏公路上的养路工人们开始见到“滑旱冰”经过唐古拉山口的年轻人。“大概是从2006年吧,出现了轮滑进藏的牛人。我们起初还以为他们是中途下车,滑行几公里玩玩的。”安多公路段十四工区(原109道班)工区长巴布接受采访时说,“后来,他们到道班来休息,告诉我们是从西宁一路滑上来的。我们才知道,原来公路已经可以这样用了。”

    刘颖是个广西女孩子,这次召集了4位轮滑爱好者,一路从兰州滑到拉萨。“我其实是1979年出生的,在过去没有人会把35岁的女人叫女孩子吧。这就是现在的青藏线,在路上没有年龄,没有代沟,大家都是年轻人。”刘颖接受采访时确实表现出了超越真实年龄的活力和朝气,“滑行青藏线,不年轻是不行的。青藏线上会出现几十公里的大坡,上坡的时候缺氧,下坡的时候又得尽力保持平衡和可控。虽然我们的装备已经尽量做到专业了,但是轮滑的刹车装置毕竟不是制动的。而且青藏线景色是漂亮,可变起脸来也快。这些都需要我们身体和精神一直保持在最好的状态。”

    与轮滑相比,自行车骑行青藏线相对来说算是比较传统的项目了。从2002年开始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使自行车骑行这种运动和旅行方式在高原上得到了很大的推广。来自武汉的帅师傅今年67岁,戴着防风沙的面巾时只看身形完全是个小伙子。他说:“青藏公路的养护比较好,从西宁骑到这里,道路的情况一直比较满意。青藏线上的道班工人们对我们这些旅行者都很热情,海拔位置比较高的道班,还有对游客开放的氧吧。我和道班工人们也很聊得来,他们知道我的年龄后都很吃惊和佩服,这也小小地满足了我的虚荣心。”

    帅师傅和自己的另一个同龄骑友从西宁出发,计划利用25天左右的时间骑到拉萨。在雁石坪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们说,一切都很顺利,“这条路和这条路上的人,很多东西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骑到现在,我从来没觉得自己是个老年人,因为随时可以碰到让自己感动的人和事。”

    身处109道班,巴布曾接待过太多以各种方式行进在青藏线上的人们。“骑自行车在以前看是比较冒险的创举。现在因为路况好,各个道班提供的救助服务也越来越好,骑行基本上已经是比较常规的旅行方式了。自驾游更是普遍,如今车子的性能也好,两三天就能从格尔木开到拉萨。另外还有徒步的、玩滑板的、骑摩托车的。上个月我们还看到一个年轻人骑马走青藏线,到我们道班来住了一晚,马就停在院子里吃草。这条公路早就不只是汽车的天下了。”

    “其实,道班刚开始只是为遇到紧急情况的游客提供救助,但是现在青藏线上游人越来越多,很多人已经把我们这当作是行程中的一个计划了。我们也很高兴,因为感觉到这条公路越来越有生命力,路和人都不像几十年前那么孤独了。”巴布自豪地说。

    (常川)

  上海工商 

申明:本网站是为游客提供综合性旅游信息的服务网站,部分文章或图片取自互联网,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若未提出,我们将视为认可!我们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