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月29日讯 26日,戴斌在旅游卫视主办的2015中国旅游大会上提到中国个性化旅游发展,不再让中国的游客“飘洋过海到日本去买马桶盖”。数据显示,2014年,消费高达5600亿日元。通过这些数据及现象能否反映出中、日两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差距?
戴斌认为,我国真正的旅游发展作为一个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事情,到现在也是35年的时间。和日本相比,虽然中国旅游发展起步相比日本虽然晚一些,但是,通过用35年的时间基本上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旅游发展历程。所以中、日两国旅游应该说各有优势,中国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比如有长城、黄山、熊猫等等,这都是全世界非常有名的中国旅游符号。
“中国旅游发展至今,已经从单一的资源的竞争走向整个国家整体实力的竞争。”戴斌讲到,包括刚才提到,到“日本去买个马桶盖”,这个是最近比较流行的说法。为什么中国人到日本去要买很多电饭煲,要买一些日用品,跟日本产品非常具有工匠气质的理性有关系。
日本人能把每件事做得非常精益求精。戴斌举例说明:“比如日本的轻井泽,看过虹夕诺雅酒店。有个花匠给人印象特别深刻,他叫‘园艺师’,为了摆放园林里的植物,他会花一年的时间看这个植物的习性等,看适合栽在哪个地方。”
不可否认很多品质是需要时间的付出。就戴斌看来,“我们不缺资源,我们也不缺市场,我们缺有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但是,日本把服务和产品品质做到极致的精神,是需要中国的旅游业学习的。(伍策 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