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每逢农历二月二,沈阳各处理发店的人就立刻多了起来,大人小孩都争着在这一天“剃龙头”。3月9日,一说起二月二,沈阳市文史馆研究员、民俗学家齐守成告诉记者:“其实,二月二剃龙头和龙抬头,本来不是一回事。剃龙头与清朝的规定有关。龙抬头与节日有关。”
“正月不剃头”起因于盛京
民间有一句老话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所以一进入农历正月,理发店的生意变得很清淡。那么,这种民俗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齐守成认为:起因与清初时努尔哈赤、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发布的“剃头令”有直接关系。
在清朝之前,汉族人只梳理头发,根本不剪也不剃。在他们看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妄动。后来由于清初强行推行“剃头令”,人们才开始出现大面积剃发。
在清朝的几部史料中,记载清军攻城略地时,都出现了“剃发”这个词。“各处文武军民尽令剃发,倘有不从,以军法从事。”在清朝文献里,把归降叫作“剃发归降”,投降的百姓叫“剃发降我之民”。天命六年(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后金军攻占沈阳,不久辽东各地大小城池尽入后金人手中,“官民皆剃发降”。
清顺治元年(1644年)4月,清军打败李自成进入山海关的第一天,也下达了“剃头令”。汉族人不愿服从,但又不能为此丢了脑袋,就约定正月不剃头。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正月不剃头,就表示一年没有剃头,以此来表达人们的思旧之情,称之为“正月不剃头,思旧”。后来就演变出“正月剃头,死舅”的说法。
齐守成笑说:“现在大家都移风易俗了,正月里剃头的人也不少。”
经过多年的演变,“二月二剃龙头”在民间产生了不少表达美好愿望的谚语,比如“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二月二,龙抬头,大财小钱往家流,好运刚刚起了头;二月二,剃剃头,剃掉烦恼和忧愁,今年定有好兆头”。
“龙抬头”寄托美好愿望
齐守成介绍说:“农历二月二,在历史上有‘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龙头节’等多种称呼。元朝学者熊梦祥在其所著元大都(今北京)志书《析津志·风俗》中记载‘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由此可见,元朝时就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了。”
其实,“二月二”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关系。“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首民谣寄托了古代人祈祷获得好收成的希望。过去,在辽沈地区的一些农村,满族村民在大年三十前会在院内竖起“灯笼竿”,此后每天都要在黄昏之时点燃灯笼,让其彻夜长明。这个灯笼竿要在二月一日清早放倒,因为“二月二,龙抬头”了,把灯笼竿子放倒,表示在这一天“年”正式过完了。
记者 陈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