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陇南市旅游局获悉,场坝上,熊熊的篝火燃起来,喷香的咂杆酒煮起来,铮铮的琵琶弹起来,欢乐的酒歌唱起来,原始古朴的白马面具舞跳起来……头戴沙嘎帽的藏家男女老少席地而坐,围着篝火听藏族老人曹富元讲述白马先祖的故事,他们身旁有一醒目建筑——灾后重建中新建的“非遗”保护工程“白马面具舞池哥昼传习所”……
这是记者在文县铁楼藏族乡白马山寨草河坝看到的场景。青山、绿水、篝火、沙嘎帽、传习所……相得益彰,构成一幅独特的民俗风情画。
生活在文县铁楼乡境内的藏族同胞,俗称“白马藏族”、“白马人”,据历史学家考证系古氐族后裔。白马人能歌善舞,最负盛名的是傩舞白马面具舞池哥昼,2007年池哥昼被国家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灾后重建中,文县共向国家争取白马面具舞池哥昼“非遗”保护工程项目9个,总投资达2500万元。
如今,漫步在文县铁楼乡和石鸡坝乡,你会欣喜地看到,一个个“白马面具舞池哥昼传习所”,已成为传习白马民俗文化的重要阵地。县文化局局长沈璇介绍说,灾后重建中,文县共兴建6个“白马面具舞池哥昼传习所”,总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总投资500万元。其中铁楼乡政府所在地白马山寨,投资230万元,建起了一座建筑面积700平方米的中心传习所;铁楼乡石门沟、草河坝、寨科桥3个白马山寨,分别建起了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的传习所;铁楼乡麦贡山和石鸡坝乡薛堡寨,分别建起了建筑面积200平方米的传习所。
文县天池乡洋汤寨村旁,一座新建的白马面具舞“非遗”博物馆拔地而起,占地面积近1公顷,建筑面积2888平方米,总投资超过1000万元,主要功能有展厅、陈列厅、报告厅和演艺厅等。古朴典雅的建筑,多功能的设施,无不令中外游客慨叹。
文县争取国家投资800万元,在县城韩家坝新城区兴建了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的以白马面具舞池哥昼为主的“非遗”保护中心。“非遗”保护中心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有陈列室、展览厅、收藏室、培训室、创作室、资料室、档案室等。这里除展示文县丰富的“非遗”外,还将把培训“非遗”保护专业人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此外,文县兴建了“非遗”资料档案数据库,精心收集全县入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立了全县完整的“非遗”名录体系,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非遗”保护。
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县“白马面具舞池哥昼传习所”、“非遗”民俗博物馆、“非遗”保护中心、“非遗”数据库等,在阴平大地悄然落成,成为文县灾后重建中文化设施重建的重要项目,为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预见,随着这些工程的投入使用,文县“非遗”保护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古老的阴平大地上,“非遗”这颗璀璨的明珠将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作者: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