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加“网购”,构成了今年铁路春运的一大亮点,却也成为很多购票者意外的苦恼。面对实名网购火车票实施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铁路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做出回应。回应及时值得嘉许,但群众更关心的是难题化解的进度。从“回应”到“解决”的距离,测试着有关部门的工作效率,也标示出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以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购票“扣钱不出票”来说,发现已十余天,经有关部门努力,但仍未得到有效解决。10日,记者通过12306网站在付款后“成功购得”2张1月21日北京至淮安的火车票,但到换票点却被告知根本无票,甚至连网络购票信息也消失。这屡屡出现的情况让满怀期待的购票者扫兴而归。像这样的明显疏漏,不仅影响实名制的服务效果,还容易降低有关部门的公信力。
事实上,自12月上旬实名购票施行以来,问题就开始出现:先是一些旅客身份证信息在购票网站被恶意抢注;接着一些地方换票点不足;然后是网站严重拥堵,要不无法登录,要不显示订票成功但换不到票,网站服务电话也打不通;再是一些乘客进站时忘带身份证,只得临时补办……
分析起来,这些问题大都并不复杂,事先可以想到,或是通过事前常规测试予以解决。例如承载能力和支付安全是对一个销售网站的基本要求,这类网站的架构和运行国内都有较为成熟的建设经验。如果事先工作再做细致一些,有些方面可以做到未雨绸缪。
好事办好并不容易,正因如此,在这场实名购票的改革中,面对种种问题和瑕疵,社会绝大多数公众表现出了很大的宽容和理解。但这种理解应当转化为有关方面迅速改进的动力。细节决定成败,春运大幕已经开启,如何以卓有成效的工作尽快解决暴露问题,让群众的出行多一些便利,这里有殷切的民生期待,更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担当。
(记者 姜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