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至今,呼伦贝尔多次出现零下40℃甚至零下50℃的极寒。当地居民称——
到了室外,相机手机全“冻僵”
“2月9日,海拉尔多云转晴,最低气温零下29℃,最高气温零下21℃。”从昨晚起,一则普通的天气预报,让不少呼伦贝尔人奔走相告,在网络上频频转发。
去年年底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持续低温,多次出现零下40℃甚至零下50℃的极寒,堪称全国同期最冷地区。今天略有回暖,最低气温攀升到难得一见的“2”字头,很可能是今冬最暖和的一天。
空中直冒白烟
几天前,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旗监测出了零下50.7℃的极端低温。如此极寒,已超乎多数人的想象。气温到达零下40℃时,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华成冰晶,形成冰雾,就好像冒白烟一般。当地人便经常用“直冒白烟”来形容大冷天。
家住呼伦贝尔牙克石市的张东平前几天曾尝试在零下40℃的室外拍照。单反相机起初工作正常,但对焦功能和连拍功能失效。极寒环境中,相机的电池性能迅速下降,没拍几张就只剩一格电。“手机也一样,触屏手机要么反应很慢,要么无法操作。”他说,“不过回到室内温暖的环境后,它们能缓过神来,相机电池、手机功能恢复正常。”
晒太阳须走动
晚上10时到次日早晨7时,是全天温度最低的时段。“路上基本看不到人,静得可怕。”张东平介绍,白天出门,必须全副武装,把自己裹得只露出一双眼睛——棉衣棉帽棉围巾,手套口罩厚皮鞋,“在棉裤外再套皮裤,恨不得棉鞋也穿两双。”即便如此,只要出门几分钟,睫毛、头发、口罩和帽子上都会结满冰碴儿。
当地人在家里囤积了不少干货和肉类,蔬菜属于紧俏商品,几天才能吃一次。家家户户都有暖气,烧的是煤,既能供热,也可以用来做饭。屋里的温度大约20℃,室内外温差经常高达60℃。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脱下好几件厚衣服。
到了午后,气温上升,接近零下20℃,如果再有阳光相伴,张东平会感觉“暖和了”。和不少当地人一样,他喜欢出门晒晒太阳,但不会像南方人那样,坐在阳光下喝茶聊天,而是必须不断走动,否则脚趾会冻麻。
还有人在冬泳
目前,低温已造成呼伦贝尔市4万余人受灾,无人员伤亡。内蒙古民政厅近日紧急调拨1000套棉被褥支援灾区,呼伦贝尔市民政部门也下拨资金,帮助无房户租房、困难户买煤、买粮等,暂时解决他们在严寒中的居住、取暖和吃饭问题。去年冬天,呼伦贝尔市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在牧区建造了13座饲草储备库,储备饲草近3万吨,可及时向困难户和重灾区调剂饲草,缓解了饲草不足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由于草原还没进入接羔旺季,小畜数量少,尽管低温天气导致150余头牛等大牲畜和1500余只羊死亡,但对呼伦贝尔整体畜牧业生产影响并不大。
呼伦贝尔常住人口近255万。受灾人数所占比例不足1.6%,不少人以各自方式抵御严寒。
呼伦贝尔市民乌小兰昨晚在微博上转发段子——问:把呼伦贝尔人放进冰箱共需几步?答:两步,第一步,开门;第二步,出屋。
积极乐观抗寒的,还有一些冬泳爱好者。比如呼伦贝尔市公安局副局长白瑞堂,在零下40℃的低温中,仍坚持冬泳。“极寒天气对冬泳是严峻考验,身边还有40多人坚持着,我是其中一员,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