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旅客河源启一郎的自行车失而复得,却引发了外界对警方“选择性执法”的质疑。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今天对《法制日报》记者表示,警方是依法依规处理此事,“根本不存在选择性执法”。
2月19日,有微博发布消息:日本人河源启一郎骑自行车环游世界到达武汉,自行车居然不见了……
21日也就是案发后第三天,河源在东亭派出所里与自己价值1.7万元的自行车重逢。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公众对警方选择性执法的质疑。武汉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今天接受《法制日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回应称,警方对所有报警都一视同仁,凡是构成立案标准的,都接待立案,而且会竭尽全力、想尽一切办法破案。
武汉警方这位负责人介绍,最近武汉市公安局开展“破小案,保民安”集中整治行动,组织便衣队员、轻骑队员走上街头,抓现行,打盗抢,提升群众安全感。
“我们最近还破获了一批盗窃电动自行车的案件。不会说因为他(河源启一郎)是外国人,我们就会高看一眼。只要你报了案,达到立案标准的,我们会依法立案依法办理,根本不存在选择性执法”。这位负责人说。
据了解,目前全国很多城市公安机关通常将“1000元以上”作为盗窃立案的标准。
但武汉警方给出的解释,并没有平息公众质疑。当地网络媒体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截至今天16点,有17345人(占总数的91.92%)认为武汉警方是“选择性执法”,1523人表示反对。
曾有过被盗经历、家住武昌区中南路街某小区的蔡女士告诉记者,去年3月初她家的汽车后挡风玻璃被砸,车内1万余元的物品被盗,报案后警方查看了现场,让她到派出所做了笔录,便没了消息。两个月后,她家被撬,丢失价值万余元物品,报案后,同样只是做了个笔录。大半年过去了,两个案子都没有结果,负责接警的中南路街派出所也没有任何回复。
在省直机关工作的朱先生与蔡女士有同感。他家被撬盗后,办案人员也只是做个检查就完了,没有任何回复。
不过,也有警方内部人士表示,一些盗抢案件难以侦破,并非公安机关不重视、不展开侦查,而是受客观条件所限,“只要条件好,我甚至一天就能破案”。
这位人士还引用了去年发生在武汉的“12·1”银行爆炸案,称该案能在16天侦破,就得益于良好的主客观因素。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乔新生看来,日本旅客丢车事件是一起典型的“媒体治理案件”:互联网引发传统媒体关注,传统媒体关注引发社会热点,推动行政执法机关投入力量进行处理。
“这一事件反映了社会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一种期盼,公安机关应把社区居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乔新生说。
对于处在舆论风口浪尖的武汉警方,乔新生建议,应诚恳面对社会热点,披露更多破案信息,分析此案能够迅速侦破的主客观原因,以消除有些民众的质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