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天的雨雪拉开了3月的序幕,也送走了干冷少雪的冬天。市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冀称,北京已连续三年“冷冬”,但气候变暖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北极涛动带来三年“冷冬”
2011年12月到今年3月,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平均气温为-3.2℃,比常年-2.3℃偏低近1℃。按照气候学标准,比常年值低0.5℃为“冷冬”,反之则为“暖冬”。从近十年情况看,2009年、2010年都是“冷冬”。
“‘冷冬’是北极涛动所致。”王冀解释。当北极极地中心被低气压控制,周围被高气压包围时,这种“南高北低”的态势称为北极涛动正位相。此时,由于冷空气被困在极地,大家会感觉冬天不太冷。从21世纪开始,北极涛动正位相逐渐向负位相发展,变为“南低北高”,北极极地中心被高气压控制,受困的冷空气被排挤南下,导致寒流出现,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气温。近三年北京遭遇“冷冬”的原因,也就得到了解答。
不过,气候总体趋势仍在变暖。1971年到2000年冬天的平均气温为-2.7℃,其中1981年到2010年期间就升高了0.4℃。而近十年来,北京的暖冬也多过“冷冬”。王冀表示,气候变化是个长期工程,“短期的气温波动本来就有高有低,从百年来的气象背景资料来看,气候仍在变暖。”
今冬降雪量只有2.5毫米
相比多雪的2009年,这个冬天无疑是“贫雪”的,去年12月、今年1月和2月只下过3场有量降雪,且都为小雪级别。与常年同期8.8毫米相比,2009年、2010年冬天降雪量分别为14毫米、10.3毫米,均偏多。今冬降雪量只有2.5毫米,比常年偏少七成。
北京从1月至今持续低温。下雪会冷,但不代表冷就会下雪。2009年,北极涛动导致北京气候突变,突降大雪。而随着系统趋于平稳,强冷空气频频出击,这两年冬天暖湿气流一直难于北上,冷暖配合失调,自然造雪艰难。
卫星云图显示,目前大气环流已开始调整,冷暖空气交汇的位置将向北推进,使北方地区的降水形势得到改善。
下周一或再迎降水
昨晨,冷空气又赖了一天,京城降下小雪。这场3月飘雪来得有些波折,先是前一天午后的蒙蒙细雨,后来是夜间的雨夹雪,直到昨晨晋级为小雪。
昨天全市平均降水量0.5毫米,城区0.2毫米。最大降雪出现在密云黑龙潭,约5毫米。这也是1月7日后,今年收获的第二次全市性降水。
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郭金兰表示,这场雪对净化空气,土壤保墒有利。今明两天,本市仍是阴云密布,高温在3℃到4℃之间。下周一华北地区将再迎降水,本市很可能出现雨夹雪。记者 汪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