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银滩因具有“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等特点,被誉为“天下第一滩”。近年来,随着游客增加,加上海洋大环境的变化,银滩多次发生垃圾围困事件。尽管有关部门处理及时,但治理仍存诸多困难。如何让洁净的沙滩远离垃圾围困之忧?
垃圾频袭“天下第一滩”
“今年以来,银滩已发生两起海藻袭击事件,海藻被卷上岸后,将整个沙滩覆盖厚厚一层,像‘草原’一样,如果处理不及时,很快就会变黑发臭。”北海市银滩景区管理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就在两个月前,一场7级大风过后,竟然从海里“吹”出60多吨垃圾。“烂衣服、酒瓶、椰子壳……垃圾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整个海滩。”北海市银滩景区管理有限公司环境管理部部长阴丰璋说,景区立即启动相应预案,组织60名清洁工全力清除。尽管很快恢复了正常状态,但还是让一些慕名而来的游客感到失望。
在银滩从事清洁工作的高世娟说,当地流传着“浪骨起,反海底”的谚语,即每年农历三月底“浪骨起”时,“浪骨”会把海底的垃圾翻上海面,借助海浪冲上岸。“实际上,只要有大的浪来时,都会出现垃圾上岸的情况。”
据北海市环保局、海洋局等部门统计,2012年,银滩多次遭受大风带来的椰子、枯木、泡沫、塑料袋等各种垃圾袭击,而平时的涨退潮也会留下不少海洋垃圾。
据景区粗略统计,2012年银滩清理的垃圾量超过1800吨,今年上半年,景区清理的垃圾就有1200多吨。
两大源头难遏制
记者采访了解到,困扰银滩的垃圾有两大来源:陆源垃圾和海洋垃圾。有关人士介绍,随着景区接待游客数量的增加,陆源垃圾数量大幅增加;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类海洋活动的日渐频繁,使产生的海洋垃圾数量呈上升态势。
记者近日在景区采访时留意到,有的游客在沙滩上散步时随意将烟头和瓶盖等丢弃在沙滩上。“这些垃圾小,处理起来特别棘手。”阴丰璋说,整个景区面积约46万平方米,年接待外地游客约200万人次,负责清扫的工作人员只有60名,远不能完成清理任务。
“虽然景区内设有150个陆地垃圾桶及15个沙滩垃圾回收点,但乱扔垃圾现象仍未根绝。”阴丰璋说,每年旅游旺季,垃圾问题就让银滩“不堪重负”,一些来不及处理的垃圾被卷入海洋,季风来临时再度上岸。
海洋垃圾也同样不容小觑。高世娟就曾接触不少海上漂来的垃圾,“去年底,沙滩上冲上来几千个椰子,由于漂浮时间太长,都发臭了,我们花了几天才清理干净,整整运了十多车。”她说,有时海上漂来的垃圾来自国外,“上面写的字都看不懂。”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工业项目和生活污水逐渐增多,海洋环境尤其近海环境正变得脆弱。北海市环保部门发布的环境公报显示,2012年经河流排海的氮、磷入海量较2011年明显增大,近岸海域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较2011年明显加大,约1.9万平方公里海域呈重度富营养化状态。
专家介绍,在营养富集区,一旦阳光和温度达到要求,会加速藻类繁殖速度,进而爆发赤潮。“此外,临近港区饭店所排放的油污、废料,沿海居民或船舶在海上活动时,随意丢弃的生活生产废物也是产生海洋垃圾的原因。”北海市海洋局副局长彭在清说。
加大力度“阻击”垃圾
北海市银滩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刘科说,尽管景区仅环卫工作每年投入就有上百万元,但面对来势凶猛的垃圾,在人员、资金和权限方面仍需得到进一步支持。
“正常情况下,每个清洁工只需负责3000平方米的清洁区域,但目前我们的工作人员管理面积远远超过这一标准。”刘科说,自2003年景区免费开放后,景区的管理权限非常有限,“比如游客在景区内乱丢弃垃圾,我们只能采取劝说方式,没办法采取较为强硬措施。”
有关人士指出,控制源头才是整治海洋垃圾的根本办法,提高沿海城市工业布局的科学性,不断提高工业排放和城市垃圾处理水平,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彭在清建议,打破部门、地域间的界限,在内河流域建立跨部门、跨市、跨省的垃圾治理机制,并按流域对沿岸企业的生产排污、排废进行监测和管控,堵住河流垃圾、污染入海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