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日为何变味成打折日?该如何真正惠及于民?
  • 来源:http://www.xiakeyou.cn 编辑:侠客游旅游网 时间:2013-5-30 点击:
  • “中国旅游日”刚过去十天,据不完全统计,为迎接这一天,打好“惠民”牌,全国各地上千家景区相继推出“赠票”、“打折”甚至“免费”等诸多措施招揽游客,但这些优惠活动效果差强人意。“旅游日”变身“促销日”却并未让人满意,这是为何?有业内人士表示,说到底,“中国旅游日”的尴尬依然是旅游业、旅游管理者服务意识的不到位,颇令人反感。那么,我们应该要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旅游日”?从《旅游法》正式颁布后的第一个“旅游日”状况,我们可作何种反思?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刘思敏

    广东决策研究院旅游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 劳毅波

    旅行社资深从业人员 白恩波

    记者 向杰

    主持人:“中国旅游日”该如何真正惠及于民?

    劳毅波:首先,“中国旅游日”不是“中国旅游打折日”。目前对中国旅游日较多的理解是站在游客消费的层面上,也就是在“门票经济”方面的考虑,或者旅行团的收费方面作出一些让利来吸引游客,或者是把一些免费的景点拿出来二次招揽客人。

    刘思敏:任何举措本身必然是有利有弊的。中国游客对价格比较敏感,最能引起他们关注的仍是价格的下降,所以无论政府还是景区或者旅行社都是通过降价吸引眼球,如果优惠的策略一旦奏效,必然会激发游客旅游的冲动,如果游客都汇聚到景区,体验下降也在情理之中。因为任何景区都是有承载力的,人们不能够要求价格下降的同时又要求体验的提高。目前,只有两种情况同时具备时才能满足游客低价位高体验期望。第一,假期的安排十分均匀;第二,价格优惠是全天候的,两者缺一不可。但是两者同时实现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期待。尽管我们进入大众旅游的时代,但旅游还是比较高端的需求,百姓虽然开始旅游,但还不是大众都会旅游的时代。旅游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仍旧不高,不到10%,按这个数字推算,我们大众出游的比例大概在20%—30%之间,比例仍然较小。

    主持人:政府和旅游业界应怎样关注和提高旅游发展或旅游产品的质量?而不仅仅采取打折低价策略?

    劳毅波:我觉得目前中国旅游行业应该借助这个旅游日反思这个行业发展的瓶颈。中国旅游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后,目前应该反思各方面的问题,尤其是业内目前是否处于健康发展状态的问题。

    仅就旅游资源整合方面,以前是通过规划和资源的分享对景点进行空间的谋划或者整合,很多是根据现有的旅游法规,或现有的旅游套路进行空间内功能配置的。但是人们更关心的是它落地时的终端客源、市场潜力等。换言之,我们更关心的是它的利益规划,而目前这些方面还是空白,尤其是利益规划。利益规划就是各方面利益主体在利益规划中进行利益谈判和博弈的过程。通俗的讲就是,还没投资我们就说清楚了发展是怎样的,利益是怎样分布的,门票经济是不是单一的生存方式等。目前业界对此的重视程度不足。如果我们能够先做利益规划的话,就有可能避免类似凤凰古城收费问题的出现。

    刘思敏:价格牌主要还是营销牌,现在旅游业界降价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社会舆论的压力和政府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旅游界借助社会心理进行营销,以吸引眼球。价格战本身是不可持续的,毕竟旅游还不是福利的一部分,因此游客应该端正心态,对价格抱有现实的期待。

    目前旅游是一项基本的人权,但它不是基本的福利,中国旅游要成为基本福利仍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要想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在现存的条件下可以对景区进行分类管理,让一部分景区具有公益性质,另一部分则完全交给市场,即建立层次化的分级公益景区体系。现在市级城市公园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下一步还可以建立省级公园。省级公园在本省内资质不错,同时外省人对它的兴趣又不大。省级公园部分解决了市级公园范围小的问题,实现比市级公园更高一个层次的规划。

    最高层次的就是国家公园,在目前的情况下,国家公园不太现实,因此,我提出“国家公园预备清单”,作为全国性的公益景区的过渡。通过这三级公益景区的规划,可以形成全国公益景区,满足公众对公益景区的需求。剩下的那部分景区就要交给市场,充分发挥了市场的作用。这种方式相对来讲比较公平,即考虑到景区的公共属性,又考虑到大家的福利,也考虑了现阶段旅游现状。

    主持人:目前,我国旅游环境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完善?

    劳毅波:我们的旅游心态是一种“恶补式旅游”,而旅游相对成熟的国家则是一种“知足式旅游”,两者的区别在于,“恶补式旅游”是要千方百计的索取,尽量把自己的利益扩大化,而这可能打破各方面利益平衡的格局。“知足式旅游”就是把旅游过程中开心的或者不开心的变成旅游的一种收获,这种收获在他们看来是相对公平的。其实,尊重次序是很主要的,尊重次序的背后就是尊重相互的隐私和空间,大声喧哗、插队等行为,实质上是一种很自私的行为。旅游环境包括相互尊重的空间,旅游地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对自身的工作和生活都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无需过多注重物质层面、把享受扩大化,而应把旅游的历程看成人生的收获。

    白恩波:整体上看,是旅游文化和旅游道德跟不上人们旅游需求的发展,步子迈出去了,灵魂还在后边。另外我的体会是大家真的只重价格,服务质量反而是其次的,爱贪小便宜,结果旅游业顺应市场需求,越做越烂。这需要一个根本的转变,年轻人群体相对要务实一些,会为物有所值的旅游服务付款。

    主持人:你个人对“中国旅游日”有何建议?

    劳毅波:我觉得目前中国旅游日最主要的不是打折问题,而是旅游环境的良性问题,包括业内和业外两方面。

    首先,旅游业和游客之间本身就是“快乐旅游”的关系。旅游业界做旅游推广时,应该借助旅游日来强调旅游双方的契约精神,避免旅游过程最后演变成游客过度维权的情况。例如用兑换的手法,或者熟悉游客的品德积分的方法引导游客。我们不做惩罚,只是让游客和导游相互评价,对表现突出的游客和导游可采取多种奖励措施,激励因素的存在优于单纯的打折日。

    此外,还需要多围绕行业问题和游客之间产生更加直接的沟通和交流,比如目前的营销手段的及时化,包括目前的旅游机构官方微博、微信等都可以做得更好。现在很多新生代和白领一族所获得的旅游信息都是通过移动终端来获得的,这些信息对于短途旅游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

    刘思敏:目前中国旅游日只是一个节日,而不是假日,它本来的功能就是宣传日的功能,传播旅游意识。目前通过打折、广告等已经引起了游客的关注,达到了它宣传的作用。对于中国旅游日的建议一方面就是上面讲的公益的角度。另一方面,从假日供给的角度,建议把5月19日前后的两天都设定为法定节假日,把这三天设为法定假日,同时和周末前后相继,就能够形成春夏黄金周,满足公众对于长假的需求。此外,《旅游法》已经出台,政府可以通过《旅游法》的司法解释、实施细则以及配套制度等多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旅游法》,完善市场规则,引导市场主体进行体制竞争,提供高品质的旅游服务。同时旅游局也应该看到,只有公平合理的体制内竞争才是可持续的。

    文/记者 向杰 实习生 刘瑞雪

  上海工商 

申明:本网站是为游客提供综合性旅游信息的服务网站,部分文章或图片取自互联网,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若未提出,我们将视为认可!我们一直在努力